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寻访前辈足迹 传承医院文化】皖医二附院李日新、陈淑时前辈寻访记
来源:党委工作部作者:陈水清发表时间:2022-03-25 14:28浏览次数:9350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共和国同年一起成长。从“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芜湖专署医院”“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到现在的“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70多年的栉风沐雨,一代代医院人坚守医者初心,牢记医者誓言,谱写了医院建设发展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一起回望厚重历史的峥嵘岁月,寻访前辈足迹,感受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感悟并传承医者的情怀、使命和担当。
 
        伉俪  做血防战线的好先锋
        1955年9月,李日新、陈淑时离开母校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分配在兴建中的北京高干医院。因医院在建设中,他们被送进中国医科大学进修。1956年12月6日,根据中央卫生部安排,他们带着几箱书籍、简单行李来到安徽支援血防工作,走进了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他们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里安下家。

1955年陈淑时主任于武汉医学院毕业

1955年,战斗在血防
        这时李日新年少英俊、举止端庄、思路周密、认真细致、亲切和蔼、遇事成竹在胸,一步一个脚印,天生一副好内科医师的秉赋。陈淑时呢,美丽大方、思维敏捷,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又明又亮,象要窥探出人体的一切奥秘。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她不爱赶时髦,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病人,终日奔波在病房与书籍之间,一接触到她,就会感到她才气过人,她有时认真到固执,果断到不怕风险、不被理解。这样一对好搭当,从事一个专业,一张一弛,一疏一密,一个稳扎稳打,一个出语惊人;一个大胆设想,一个小心求证;一个善于临床决断,一个擅长理论探索,可谓伉俪同行,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携手奋斗。

李日新主任和陈淑时主任
        在数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他们随着医院的防治组奔赴芜湖专区及安徽省沿长江的各县,进行技术指导及救治工作,参与开展血吸虫病锑剂治疗的研究及论文撰写。
 
        不畏艰苦  做医学杏林的勤耕者   
        1957年11月,医院更名为芜湖专属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内科三个病区180张床位(分血吸虫病科、内科)由陈淑时负责。当时医院偏居康复路一角,没有大工厂、没有商业区,连公共汽车也不通,检査设备概括起来只有三样东西:显微镜、 X 光机(低功率的)、心电图机。
 陈淑时主任

李日新主任
        李日新、陈淑时以及一批毕业于名牌大学年轻人在这里扎下根,他们不钻研调动、不抱怨条件差、不畏惧没有高年资医师引路,一切几乎从零开始。他们从临床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学;从常见的病例中总结规律,从个别疑难病例中探寻。这一切需要耐心、毅力和缜密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颗爱患者的心和为患者解除疾苦甘心沤心沥血的责任。就这样,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能吃苦没架子,形成了医院的美好传统。

1987—1990内科学术交流会合影

80年代,张又及主任、李日新主任在科室获奖时与科室部分同事合影
        1966年11月,医院更名芜湖地区人民医院,1969年3月,上级确定撤销医院,工作人员下放至芜湖地区所属各县公社、镇医院。李日新、陈淑时到了郎溪县十字铺公社医院,条件更差了,工作难度更大了,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努力使疑难患者得到明确诊断,使危重患者得到成功救治,以致远近百余里有口皆碑。
        1972年,医院恢复建制,李日新、陈淑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被首批回调。在医院百废待兴的历史转折时期,他们不仅在技术上挑重担,做学术带头人,做青年人的表率,在思想意识和道德标准上,他们更是率先垂范,谆谆教导年青的医护人员,一切要以工作为重,患者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在一生的从医生涯中,他们始终用行动诠释着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潜心钻研  做心里装着患者的好医生  
        “我为人民学习,知识用于人民;病人是老师;工作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是为了炫耀”,这是陈淑时在教学中对实习医学生们说的第一句话,她就是一位心里始终装着患者的好医生。
有一次,她带着一个医疗队在乡下。清晨,一位年轻的母亲抱来出生刚三个月的婴儿。那孩子末梢紫绀、鼻翼煽动、奄奄一息,患的是急性支气管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缺氧,她立即给患儿进行口对口呼吸……孩子的父亲还战斗在抗美援越战场上。

陈淑时主任在检查患者徐昌云的康复情况
        1978年的一个夜晚,一位心肌病患者送进医院,他抽搐着处于昏迷状态。抢救时她帮他解裤子,患者的小便洒了她满脸满身,她只是擦了一下,继续抢救……
        1983年7月,一位因为耳疾行乳突根治术患者,在治疗拆线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自主心律停止跳动15分钟。在当时缺少先进医疗设备的情况下,陈淑时组织各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终于使患者在昏迷14天之后重新醒过来,恢复到基本上没有后遗症。

1983年10月12日,安徽科技报刊登我院成功抢救一例呼吸心跳停止15分钟的患者

陈淑时坐诊专家门诊主任工作照
        她对病人特别负责,哪怕他们挂错了号,误入内科,她也帮助解决。几十张病历,她能一一记清。让我们回放陈淑时和李日新当年在饭桌上闪现过无数次的小镜头——“今天有几个病人的小便化验单你看过了吗?” “看了。”“还有一位病人的大便化验单呢 ……”“妈,你让人吃饭不?”女儿曾娇嗔地抗议过。可是,一年一年地过去,女儿渐渐已成了习惯。有一次,女儿去姑妈家,带回关心的话语:“老了,不要太认真了,不要太用功了!” 她立即写信去,说一定要读下去,写下去、闯下去。她依然不串门,但时时重叩事业新领域的门环,在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征途上,始终是领跑者。
 
        严格管理  做夯实学科根基的引领人
        1973年,医院恢复重建不久,陈淑时担任内科负责人。1984年,陈淑时、李日新担任内科副主任,负责两个病区的管理工作。
        在科主任岗位上,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尤其陈淑时对年轻医师要求非常严格,如临床查房时,必须全面掌握患者信息,面对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站姿,必须有序安排,必须组织好报告情况的语言等,保持医务工作者在患者面前的良好精神状态,让青年医师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作风习惯。大家用敬佩的语言来说她“要强”、说“怕”她,同时又在敬畏中享受了“严师出高徒”成长的快乐。

陈淑时主任查房
        他们对待教学工作十分认真严谨,每年有几十名医学院的学生来实习,陈淑时总是立即摸清他们的情况,然后耐心地一一手把手地教,从未想过要保留一点什么。她对学生们要求很严,他们如果在玩笑在聊天,只要听到她的脚步声,就吓得互相眨眼伸舌头,规规矩矩地温习功课,讨论问题。当年,一位被她批评得流过泪的小姑娘,后来成了很有出息的医学工作者,二十年后的一天,在遥远的外地来这儿参加学术会议,她瞅空找到陈淑时,一见面,拉住陈淑时的手又蹦又叫又笑,不知道怎样表达感情才好。
        工作之外,他们抓住点滴时间,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科研、总结经验,他们撰写的文章陆续见于国家级刊物。李日新是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内科学会委员、宣城地区分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安徽医学》连续四届的编委;陈淑时是《皖南医学院学报》编委,《皖东南医药》编委会常委、宣城地区医疗技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主任、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他们还双双晋升为主任医师,并被皖南医学院聘为教授。1983年,陈淑时任安徽省第五届政协委员,并荣获安徽教育“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陈淑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有了陈淑时、李日新前辈的教育引领,以及他们对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学科建设严格管理,给年轻人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成长环境,一批当年的年轻人现在成为了医院建设发展的骨干力量及优秀管理者。尤为突出的是心血管内科,已发展成为安徽省“十三五”医疗卫生重点培育专科、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重点学科,科室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坚持技术创新,发挥专科特色,新项目新技术不断突破,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李日新、陈淑时教授从医从教四十周年纪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事和人皆成为远行的背影,然精神长存。崇高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文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救人于危难的行为,老一辈彰显了医院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奋进的脚步,求实求新精神永续,薪火相传,新一代二附院人要接续奋斗,不忘医者初心,牢记服务人民健康使命,为医学教育事业,为卫生健康事业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委工作部 陈水清/文 李日新/供图)
 
        文字参考:发表于《清明》杂志1996年第三期的《伉俪名医》(作者茆家升),2019年医院编印的《守正勤和的医事》以及走访李日新主任时所记。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