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49年,建院70多年来几迁院址、数易其名,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1957年11月,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和芜湖专员公署医院合并,定名为“芜湖专署医院”,之后,随行政区划医院历经“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宣城地区人民医院”的更名,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医院整体划转皖南医学院作为直属附院,2013年4月,医院正式更名为“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的沿革
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的前身是皖南军区医校附属医院。
1949年4月芜湖解放,由于军事工作需要,1949年11月,由皖南行署接收宣城医院(即解放前迁来的原省立合肥医院)14名医务人员和设备,交给皖南军区卫生部,加上军区卫生部直接管理的1个休养所的10余名医护人员成立皖南军区医校附属医院。院址设在芜湖市河南民教馆,在附近增建草房百余间,设床位150张,工作人员120余人,分内、外两个临床科室(内科含儿科,外科含妇产科)。设有调剂、化验、手术室及30mAX线机1台。内科收治一般常见病,外科仅能做下腹部手术及一般外伤处理。
1949年秋,组建于安徽宣城,随后迁建于芜湖弋江南岸
皖南宣城军分区卫生处卫训队第一期毕业典礼合影
1950年6月,院址迁到芜湖市大官山圣母院,医院更名为皖南军区直属医院。病床增至279张,工作人员增至232人,设置了医务处,增设了细菌室和X光室。
1951年6月,医院由大官山迁至芜湖市东门外康复路扬子山院址,盖有病房三幢、面积1045平方米,为接收抗美援朝志愿军伤病员治疗和康复需要,9月份以后,医院医务人员增至550人、床位增至580张。
1950年底,定址于芜湖市扬子山康复路地段
1952年4月,医院更名为安徽军区后勤部直属医院。1952年8月,医院奉命转业,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五康复医院,设病床600张,职工总数675人,当年共收治解放军伤病员4331名。
1952年皖南军区医校三位领导合影
1953年春,收治志愿军伤病员625名,新建病房2277.5平方米,床位由600张增至700张,最多达 900 张。
1954年5月23日,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四科全体同志和院首长临别合影纪念
1954年抽调安徽省相关人员抗洪
1956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精神要求和安徽省血防工作任务,第五康复医院于同年8月8日更名为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
上世纪五十年代老前辈李日新和陈淑时在医院门前留影
(皖南军区医校附属医院——皖南军区直属医院——安徽军区后勤部直属医院——安徽省立第五康复医院——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
芜湖专员公署医院的沿革
芜湖专员公署医院的前身是皖北巢湖专区人民医院,该院于1949年11月成立于巢县。初建时床位30张,医务人员17人(医生3人、护士11人、助产士 1人、调剂员2人),分内、外两科;设有简易手术室,进行一般诊疗工作和外伤处理。
1950年10月8日,医院更名巢湖专区中心卫生院
1952年5月,医院迁到芜湖市环城北路,同年11月29日更名为芜湖专员公署医院,床位增至150张。
刘骏:1949年11月—1953年3月巢湖专区人民医院院长、 1953年3月—1956年芜湖专员公署医院院长
1954年春,成立了制剂室。同年,东北手术组来医院协助工作,极大促进了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1955年增设中医、针灸、五官三个科,同时设置供应室。到1957年11月,芜湖专员公署医院不论在组织机构、设备设施、技术水平方面,已基本达到中型综合性医院的水平,成为芜湖专区一支重要的医疗力量。
(皖北巢湖专区人民医院——巢湖专区中心卫生院——芜湖专员公署医院)
芜湖专署医院——芜湖地区人民医院
1957年11月1日,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和芜湖专员公署医院合并,定名为芜湖专署医院,医院床位编制400张。
住院部设在康复路(即血吸虫病医院院址),门诊部设在环城北路79号(即芜湖专员公署医院院址)。行政机构设人事科、总务科、出入院管理科、院部办公室,临床科室设血吸虫病科、内科(包括儿科、传染病科)、外科(含骨科、五官科、妇产科),医疗辅助科室有供应室、手术室、X光室、药局等科室。
1958年5月1日,医院开放了第二门诊部,后又增设了第三门诊部,为大砻坊工业区职工提供服务。
1962年迎新春医院托儿所小朋友欢庆活动留影
1965年,医院奉命拨出100张床位、部分医务人员及设备下放到和县、广德县医院,床位由400张缩减到300张。当年秋,医院接收安徽省芜湖卫生学校15名教工和2个护士班学员,开办了芜湖专署医院护士学校。
1966年11月12日,医院更名芜湖地区人民医院
上世纪六十年代医院职工文艺活动留影
1969年底,医院和护校同时撤销,人员和设备下放到地区所属县有关公社和大队。
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宣城地区人民医院
1972年10月5日,医院重新组建,定名为安徽省芜湖地区人民医院。1973年初,设床位100张。
上世纪七十年代芜湖专区革委会党组成员来院调研鹿继高局长(左二) 古涛院长(右二)林星源主任(右一)
1976年7月,发生唐山大地震,地震伤员被分散到各地治疗。1976年8月,芜湖市分为8个点集中收治唐山地震伤员400多人,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年仅5岁。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弋矶山医院及芜湖市第一人民院、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安徽师范大学医院、芜湖钢铁厂职工医院、铁路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救治工作,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共收治229人,是收治伤员最多的医院,经过精心的救治,当年底将最后一批康复伤员安全护送回唐山,圆满完成救治任务。
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礼堂用于收治唐山地震伤员
1982年,随行政区划变更,医院更名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医院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1985年底已有床位361张,人员由组建时193人增至544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医院大门
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教学医院职能,十分重视医院的基础建设,改善诊疗环境。1994年3月,在全省率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委为“安徽省文明单位”,1998年被安徽省卫生厅评为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示范医院。
1986年4月,增挂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图为1990年5月14日.李日新前辈与大学同学在医院门前留影
1999年,医院有医疗用房10余栋,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有3个门诊部;医院编制床位401张,职工598人,其中高级职称73人。
2000年至2012年,医院是芜湖市乃至皖南地区医疗中心之一,开放床位510张,有2个门诊部。医院先后引进多项大型医疗设备,强化专科建设,建成了一批在安徽省、皖东南地区、芜湖市享有盛誉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泌尿外科在皖南地区较早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及先进的泌尿系内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开展皖南地区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宣城地区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2年11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宣城地区人民医院整体移交给皖南医学院作为直属附属医院。
2013年4月23日,宣城地区人民医院正式更名为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2年移交皖南医学院签字仪式
自1949年建院以来,医院经历转、并、撤、恢复重建和划转皖南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的曲折历程。医院经过数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医护员工的艰苦努力,尤其是划转皖南医学院后,在学校党政的关怀和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的帮扶下,实现了快速转型升级,现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以健康中国、健康安徽为己任,推进“一院多区”发展布局(院本部、北区、湾沚院区、卜家店院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挂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皖南医院。
截止目前,医院本部(康复路院区)占地78.2亩,总建筑面积13.66万平米,开放床位1710张。医院设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1个临床学院、20个教研室(组)、1个基础实验室、1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31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44人,博、硕士227人。拥有博、硕士生导师14人,教授、副教授10人,安徽省“江淮名医”2人。
医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心血管内科获批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获批安徽省“十三五”医疗卫生重点培育专科;普外科获批2022年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皮肤性病科为皖南医学院第三批重点扶持学科、国家级皮肤医疗美容示范基地;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皮肤性病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医院第三周期重点专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药剂科、检验科为医院第三周期重点培育专科。
医院在腔镜、内镜、介入技术和多学科诊疗方面均有突破,开展的多项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医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现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协同单位、皖南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点、皖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医院科研水平逐步提升,具有转化医学中心、临床药物研究中心(GCP)等科研平台;成立皖南医学院血管性疾病研究中心、皖南医学院血液病诊疗中心。
医院始终秉承“仁医仁术、求实求新”的办院宗旨,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行业品牌,创建特色医院。医院紧抓“健康中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良好机遇,推进实施“质量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特色办院、依法治院、文化育院”六大战略,坚持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同步,坚持一体化发展与差异化发展并举,坚持医教协同发展与改革创新发展联动,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及周边地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党委工作部 陈水清/整理)
(文字参考:医院建院七十年《院志》)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