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寻访前辈足迹 传承医院文化】皖医二附院宋德隆前辈寻访记
来源:党委工作部作者:陈水清发表时间:2022-07-18 15:55浏览次数:5256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共和国同年一起成长。从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安徽省立血吸虫病医院”“芜湖专署医院”“芜湖地区人民医院”“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到现在的“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70多年的栉风沐雨,一代代医院人坚守医者初心,牢记医者誓言,谱写了医院建设发展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一起回望厚重历史的峥嵘岁月,寻访前辈足迹,感受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感悟并传承医者的情怀、使命和担当。

 

       忠实履行神圣职责

       人们习惯以爱护眼睛比喻爱护最宝贵的东西,可宋德隆却把别人的眼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忠实履行医者的神圣职责,为成千上万的人治疗眼病,使他们重见光明,或增加了视力,默默地以实践赢得了各方面的信任和赞许。

       宋德隆,浙江宁波人,1948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分配在芜湖弋矶山医院工作,1960年调至芜湖市眼病防治所。19691972年下放广德誓节公社卫生院,在当地开展倒睫、白内障、虹膜睫体状等手术,使一些盲人重见光明,被群众称为“神医”。1973年,宋德隆调至宣城地区人民医院眼科,1973年至1984年,他率先开展眼科多种手术,使医院眼科医疗服务水平在当时的皖南地区享有盛誉。




为病人做检查

       他所写论文刊载于全国性的杂志16篇、省级刊物10篇,出席眼科学全国性会议4次、省级会议3次,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安徽眼科分会委员、芜湖地区分会理事。他13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宣城地委行署授予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生”称号,获卫生部“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43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并授予宋德隆同志“五一劳动奖章”。


 

       实干担当践行誓言

       19569月,26岁的宋德隆分配到芜湖弋矶山医院,他站在由武汉驶向芜湖的轮船上,望着一泻千里的长江,心潮似江潮,入党宣誓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他脑际,他真切地看到党旗的光辉映红了长江,映红了中华大地,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激励着他。到达芜湖,他一刻也没有休息,立即赶到医院报到,院里接待他的是五官科主任医师丁永安。宋德隆把自己看成是丁主任手下的一个新兵,而丁主任很快就把他当作得力助手,还安排他担任了芜湖市五官科协会的秘书,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

       他被调至芜湖市眼病防治所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虽然家就在本市,却常常一连几个星期不回家,由于生活条件差,工作负担重,他患了肺结核病,但他顾不得休息,终于和其他同志一起取得了防治沙眼的新成果。

       1973年,宋德隆调至宣城地区人民医院任眼科负责人,他更是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全部倾注在为患者健康服务上。当时的眼科病房只有8张病床,经常不够用。病人多的时候他请护士长设法调剂床位,有时院内确实没有床位,他就同附近的小旅馆联系,让病人在那里过度,他常常亲自为着一个病人住院,从院内到院外往返跑多次。


下乡支援

       宋德隆把很多病人的病历装进了脑子里。1979年上半年,宣城县杨林公社一位小孩来治青光眼,当时只有一只眼睛动了手术,宋德隆嘱咐孩子的家长,另一只眼睛要半年后才能开刀。半年过去了,这位小孩没有来。宋德隆脑子里产生了疑问“他为什么没有来?是不是缺钱?”他请一位医生写了一封信,进行追访,还寄去五元钱路费。小孩的家长接到信和钱十分感动,几天后带着孩子到了地区医院,可是不巧,正遇上宋德降腿部患静脉炎,刚施过手术不能站立。宋德隆十分内疚,一再道歉,并帮他们联系到弋矶山医院作了手术。

       随访、追访病人是宋德隆的习惯,在市内的他骑自行车登门访问,在外地的他去信询问。1982年夏天,一位老年性白内障病人慕名来找宋德隆治疗,当天宋德隆有事外出未找着。宋德隆晚上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并打听到这位病人可能住在地委党校,他立即骑上自行车,冒着大雨,飞驰到了党校,可是在那里找了几十个房间也没有找到。后来听说可能在农校,他又骑着自行车赶到农校,才找到了这位病人。经宋德隆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这个病人的视力有了明显的增加。

       宋德隆经常深入到街道和工厂为群众服务。当年他和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到了芜湖市盲人五金厂,看着这些盲人,想着他们患眼病的痛苦,宋德隆决定给他们进行检查治疗。他检查了六十三名盲人工人,并分别采取手术、配镜、用药等措施,使多人眼睛重见了光明或增加了视力,此后几个月,宋德隆还不断登门访问这些病人。

       苦心孤诣钻研技术

       决心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在技术上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当年,宋德隆的眼科技术水平远近闻名,但他仍然苦心孤诣地钻研。1969年9月,宋德隆下放到广德县誓节公社,公社卫生院人手少、设施简陋,基本不分科,宋德隆边干边学,努力使自己由专科医师成为多面手。除了眼科,他还兼学看内科、外科,还看妇产科,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工作统统都做。他稍有空,就向其他同志请教询问,常常弄得对方不好意思,而他却由衷地说:“不懂就得学习,如果不懂装懂,必将危害病人。”

       遇到疑难病症,他总要探个究竟拿出正确的治疗方案。1977年,一位病人到芜湖市一个区医院就诊,怀疑是急性视网膜炎,治疗效果不佳。该院将病人送到地区医院会诊,宋德隆仔细察看病情、翻阅资料、召集会议讨论,最后诊断为异变型黑蒙,经积极治疗,病人很快治愈了。当年,一个青光眼病人前来就医,需要施行青光眼双瓣手术,但当时医院还没有做过这种手术,有的人感到没有把握。宋德隆做过这方面研究,就启发大家说:“任何手术都是由第一次开始的病人需要手术,我们不能永远不会。”他决定自己先动手,一只眼睛手术成功了,另一只眼睛的手术他就指导别人去做。




宋德隆在做手术

       宋德隆坚持以常见病、多发病为课题,研究新技术、开展新疗法。他常说:“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研究目的,离开了这一点,任何研究都没有意义。面对学生视力普遍下降现象,宋德隆深感忧虑,决定以此为课题开展研究。1978年至1983年,他先后到芜湖市和宣城、繁昌、当涂等县的中小学调查学生视力下降情况,分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撰写《芜湖地市部分中小学生近视及屈光调查和防治效果》报告。他还用休息时间到芜湖一中、十二中、北塘小学等学校给学生讲怎样预防近视,指导他们做眼保健操。1983年,宋德隆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对宣城县城郊东河大队进行了盲人和沙眼的全面调查研究,写出了《1000例正常人瞳孔直径测定》《宣城地区防盲治盲、防治沙眼的调查报告》文章,为眼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宋德隆在学习

       宋德隆刻苦钻研新技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新疗法取得丰硕成果,开展了“巩膜前房角再造术”“板层角膜移植”“角膜板层切除”等手术,还撰写了《学生近视眼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合并症的高度近视疗效初步观察》《转移因子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等论文,分别刊登在《中华眼科杂志》《新医学》《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

 

       尽心竭力奉献他人

       宋德隆把培养眼科医疗技术人才当作神圣的职责,努力帮助更多的人掌握医疗技术。从医院到原芜湖地区九个县医院,差不多每个眼科医生都接受过他的培养和指导。他鄙弃那种视技术为私有,以技术去沽名钓誉的人,他在临床实践中哪怕有一点点体会,也要及时告诉他人,做到毫无保留。1977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宋德隆接诊了一位“视网膜扁平脱离”的病人,属于疑难病症,他把在家休息的眼科医生全部请来,并就如何诊断和治疗这种疑难病症作详尽的分析。

       更值得称颂的是宋德隆对县以下医院眼科医生的培养。1973年上半年,宋德隆带着一个医疗队来到黄浒公社卫生院,他与一位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勤于学习的徐医生成了师生,也是最好的同志。当年10月,徐医生为了更好地跟随宋德隆学习,来到地区医院进修,宋德隆递给他一张电影票,微笑着说:“今晚请你看电影,从明天起,学习就紧张了。”徐医生进修一年,宋德隆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交给他,这对一位基层医生是多么大的激励啊!1974年夏天,徐永汉需要回家拿钱、粮和衣服,便向宋德隆请假,没想到一贯关心别人的宋德隆竟不准假。他对徐医生:“这时眼病发生率高,手术紧张,各种病例都可能见到,正是我们学习提高的好机会。”过了一会儿,他给徐医生送来了钱、粮票和衣服,徐医生感动得好半天没说出话来,硬是坚持了两个多月没有回家。当徐医生进修结束的时候,宋德隆送给他几本书,其中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宋德隆对病人有着无限的仁爱,他千方百计给予他们帮助。农村病人住院常常缺钱缺粮,宋德隆总是主动相帮。1983年,无为县一位患老年性青光眼的病人来医院治疗,经宋德隆精心手术,眼病治好了,但出院时尚缺八元四角医药费,宋德隆当即为她付了款。老人家拉着他的手感动地说:“你给我治好了病,又为我付了医药费,这叫我该怎样感谢你”宋德隆却安慰她说“你家庭生活困难,我付这点钱,你就别记在心上了。”宋德隆经常不声不响地为贫困欠费的病人代付医疗费,都是之后从感谢信中知道。同事们无不感慨地说:“老宋给了病人多少钱、多少粮,谁也无法弄清楚。”

       宋德隆对人慷慨,自己从来不多花国家一分钱,尽管他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还千方百计为医院分忧,他收到姐姐寄来的父亲部分遗产四百五十元时,当即买了价值三百八十五元的眼科微型器械赠给了医院,医院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他的心里只有集体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宋德隆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总觉得自己应尽的义务太多,而实际做的又太少,28年的时间里,他忘我地工作,已积劳成疾,在生病住院治疗中,他常常违反医嘱,偷偷到眼科病房去巡视。当别人查问他的时候,他却笑着说:“我没有去查病房。”

       1985425日,他的长女宋泽珍辩识父亲翁动着的嘴唇,写下如下遗嘱:“在我死后捐献五百元给眼科购买医疗器械......节约各方面人力物力资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宋德隆仍然心系“大家”。这份凝聚着对党和人民无限深情的遗书,使同志们泣不成声,他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的精神启迪着无数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事和人皆成为远行的背影,然精神长存。崇高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文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救人于危难的行为,老一辈彰显了医院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奋进的脚步,求实求新精神永续,薪火相传,新一代二附院人要接续奋斗,不忘医者初心,牢记服务人民健康使命,为医学教育事业,为卫生健康事业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委工作部 陈水清/文 图片为走访口腔科宋泽青时收集

 

       文字参考:1996年10月宣城地区行政公署卫生局编印的《医德颂》中《神圣职责的忠实履行者》一文。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