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抗疫纪实】我院援沪医疗队抗疫风采(三)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22-05-15 14:24浏览次数:9936
        刘秀红:砥砺前行 以心守"沪"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4月14日,医院紧急集结60名人员组成援沪医疗队前往上海。在简短的欢送仪式上,我作为领队庄严地从党委书记李萍的手中接过援沪医疗队队旗,并带领全体队员在党旗和队旗下宣誓。那一刻,我深知手中接过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医院党委交给我的责任与使命,我将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带领全体队员团结奋战,坚决完成抗疫任务,并带领全体队员平安归来!
        抵达上海后,我院援沪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各自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之中有每天奔赴在风险较高的阳性患者入户采集工作的队伍,有进驻东方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急诊内科、ICU、抢救室、留观病房日夜奋战的队伍,还有在放射影像科、药房、后勤等医技职能部门高速运转的队伍,都各自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东方医院的李钦传书记、杨国胜院长和陈卫华主任及上海市文体旅游局的夏晨同志及时与我们联系,多次来酒店看望队员们,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需求,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困难,在自己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我们协调多批次生活物资与防护用品,为队员们加油打气,让大家工作之余倍感鼓舞与振奋!        
        刘莉莉在为小区居民采集核酸时,突发中暑晕倒在地,醒来之后还连声说对不起,怪自己拖累了大家;洪沁脚背磨破,疼痛剧烈,依然坚持爬楼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采集核酸。有采"阳"楼任务时队员们纷纷争先恐后地抢着上,大家无畏艰险,同吃苦,共进退,相互关爱着对方;在急诊科,大家互相帮助,偶有打不进去的针、难抽的血气,她们齐头并进,共同努力,绝不退缩。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必须坚持再坚持。此时此刻,我和我的队友们依旧坚守在抗疫一线岗位,街道上、医院里、甚至隔着一道门的猫眼里,都有我们穿梭身影。感谢和我一起在上海抗疫一线拼搏的队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心,期待全面抗疫的胜利!

        芮绍瑞:克服身体疾病困难 彰显白衣执甲的担当
        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东方浦东医疗队里,有一位身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医生——芮绍瑞。
        4月14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到通知,紧急组成医疗队。芮绍瑞闻令而动,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出征上海。身患这种疾病的他深知自己身体状况,一旦穿起“大白”,便意味着无法上厕所。医疗队出发前,他准备了充足的药品,带了够用40多天的美沙拉嗪肠溶片。每天外出采样核酸之前,为了防止肠道不适上厕所的麻烦,每天早晨他只吃一点饼干。他先后参与了东方医院南院区急诊留观病房工作及多次外出采样核酸任务,采核和入户复检等,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他的身影。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支援上海的医护人员一起,用奉献彰显白衣执甲的担当,用付出见证不辱使命的誓言,为打赢上海抗疫攻坚战贡献力量!  


        吴小雷: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接到医院紧急援助上海的通知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同作为医护人员的爱人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她表示会好好照顾家里一岁的宝宝,让我做好防护,不要挂念。她温暖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坚定了我援沪的决心。
        我被分配到东方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工作,这里不仅有孕妇、儿童,还有病情危重的老龄患者,数量非常多。但病房内的病人管理有序,患者均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及防护,生活物资也能得到相应的保障。支援的这段时间,虽然工作辛苦,但看到患者病情好转直至安全出院,我打心底为他们高兴,那一刻赶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上海的疫情已经明显好转,院内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的患者数量也明显下降,从刚开始每天接诊数十人,到现在基本几天接诊一人,病房从开始供不应求到现在供大于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一定能恢复往日的繁荣,取得最后的胜利!
 
        张敏玲:因为被需要 所以勇往直前
        早上六点二十分,大家还沉浸在睡梦中,突如其来的手机消息提示音打破了这份难得的宁静,原来是组长黄爱瑜临时接到采核任务,需要我们支援15人迅速前往。虽然当天是难得的休息日,但在任务面前,大家还是毫不犹豫积极响应,群里立即发起领任务接龙,不到20分钟,15人的临时采核小分队便集合成功。
        再一次坐上开往核酸采集地的大巴车,春末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了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昨天的事情不禁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昨天在我们援东方医院南院工作组中,除去参与医院工作的13人,其他17个人全部参与外出核酸采集工作,早上七点出发,晚上七点半才结束,全体人员共完成核酸采集10225人次。昨晚回去的途中,杭华主任通知大家明天可以休整一天,当时大家都很高兴,有小伙伴说今晚一定要关机睡觉,好好休息一下。
        一个刹车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中转点到了,大家有序下车,领取好各自装备,我们二组的六人直接组队去往采集量最多的蔡路村,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带大家乘上特有交通工具去往六个不同位点。由于每个位点需要采集的人数不一样,大家便提前约定好谁先完成,谁就去人多的地方帮忙,争取早点完成任务。经过大家通力合作,大概一点半左右,六人采核组完成采集4520人次,社区工作人员都没想到我们能如此高效地完成任务,毕竟昨天同样的工作量是由八人完成的。
        这个春天和往年一样,春风依旧带着暖意,好像在不停发出信号:一切都在变好!
 
        杨丽雅:心怀期待 坚定信心
        2022年4月20日,来上海的第6天。今天我们的任务依旧是出门采核酸,六点半准时出发,七点到达集合点,和平常一样,熟练地穿上层层厚重的防护用品,憋闷如常,组队前往安排的社区进行核酸采集。我们完成采核任务时已经是中午一点半,社区的老师送我们出小区时兴奋地和我说:“好消息,咱们社区已经很久没有阳性了,一直都是阴性,只要这样保持,解封指日可待!”我也跟着激动起来,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瞬间给身体加持满满的能量,这种力量也支撑我们所有人更有信心消灭这该死的病毒,打赢这场战役!那些疲惫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等集合的间隙,我和社区老师闲聊:“室友从医院帮我带了一瓶小可乐,我要每天喝一小口,等可乐喝完就能回家了。”社区老师说:“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早说呀,我们那还有盐汽水。”在大家疲惫不堪地等车返回时,社区老师匆忙向我们这边跑来,手里提着一袋汽水,边跑边说:“我还担心你们走了呢,太好了,赶上了!”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温暖的行动,却让我感到满满的关爱,也让我们这些抗疫人员在和上海人民并肩作战的时光更加充满力量!国有战,必向前,同携手,共患难,逆风行,抗疫情,战必胜,国必兴!
        下班回到酒店,打开手机后,我收到了很多人送来的问候与祝福,都说我是英雄,是楷模,是他们的骄傲..…其实,我觉得自己做得微不足道,不值得拥有这么多的赞美。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只是在用行动去履行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更加坚强,不负大家的期望!
 
        侯志楠:疫情有你我,携手护华夏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三月我在上海东方医院进修期间,遇到了严重的疫情。立即转入发热门诊科室支援,并且住在医院,接受医院的闭环管理。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每天都需要穿着防护服,戴N95口罩、双层手套以及面屏等物品,12小时的班次下来,脸上有深深的勒痕,鼻子上有紫红的压伤,它们是迟迟都不肯褪去。而捂在防护服里的耳洞,因为时间过长,也一再发炎化脓流血。
        三月下旬疫情突然爆发,发热门诊每天都会滞留大量的确诊阳性患者。其中,有93岁高龄的老爷爷,也有5个月大的婴儿,更是有许多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三月的上海,天气依然比较寒冷,搭建的帐篷里条件也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只有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把房间让给更需要的人。我们不仅要保障患者生活的所需,还要做好护理工作,并且耐心为患者解释,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情绪等工作,使其正确面对疾病,耐心等待转诊。
        在支援任务接近尾声的时候,本认为可以快要放松的时候,却突然因为密接,被通知要隔离。在隔离的期间,我每天既期待着核酸检测,又担心结果异常。但当我得知医院组织援沪医疗队时,立刻向医院报名参加,退了回家的车票,在上海等待归队。当我看到熟悉的面孔,内心百感交集。在组织的安排下,我被分配到急诊留观室工作。工作第一天就遇到了急诊抢救室异常,消杀要转运重症病人需要支援。我与陈玉萍和关艳慧三人立即赶至抢救室,里面有二十几位患者,有几名重症患者还需要呼吸机维持。我们听从主任与护士长的安排,先到儿科输液室,进行安装氧气湿化瓶、监护仪等准备工作,然后依次把患者,按生命支持治疗的需要分别转入急诊手术室、儿科输液室、大厅等位置,并留守观察患者病情,保障患者护理需要与安全。等待消杀结束,检测结果合格后,我们再依次把患者转回抢救室。这些任务全部完成,脱下防护服,衣裤已然湿透,出了医院才发现天已黑,我们裹了裹衣服前往驻地。
        这段时间里,有在医院支援的工作,也有各处采核的奔波。遇到许多的居民、志愿者、警察等等,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付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霞霞侬!辛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位司机师傅,每天到驻地接送我们上下班,早上他会笑着和我们打招呼,随便聊聊家常,傍晚在我们下车的时候会道一声辛苦啦!谢谢你们!疫情终会过去,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疫!
 
        郑久德:救死扶伤 一路向前
        在我援沪的第三天,二附院发热门诊确诊一例新冠阳性患者,当晚医院封闭,整个芜湖市区也实行静态管理,我所在的小区也成为封控小区。这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让我心急如焚。我爱人钱虹是医院神经外科介入科副护士长,疫情当前,科室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她去做,家中9岁的女儿无人照顾只能独自在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封控的第二天,孩子出现了咳嗽,发烧,体温超过39℃。爱人已经不知所措,我在安慰之余,让女儿暂时在家服药治疗。然而三天过去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由于我院发热门诊停诊,只能带女儿前往其他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后诊断小儿大叶性肺炎合并右肺肺不张,当晚立即办理住院治疗,直到现在还没有治愈出院。为了让我能安心支援,爱人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住院的女儿。女儿也因为知道爸爸妈妈的工作特殊性,一直很懂事独立,时常安慰妈妈要坚强,提醒爸爸要保护好自己,注意防护,等待爸爸顺利完成任务,安全归来。
        援沪已经二十余天,我先后参与了上海东方医院南院区的发热门诊、感染科及外出核酸采集工作。我没有产生任何消极情绪,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女儿的牵挂埋藏于心,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务。我爱人对我的援沪之举毫无怨言,无比支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疫情终将被战胜!
 
        翟莎莎:请战,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我立即拨打了护士长的电话表达了“我要上前线”的决心。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并没有告知我的家人,更没有时间去和家人商量,我担心她们的任何犹豫会左右我的想法,于是采取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意外的是,拨通我父母的电话那头,是片刻沉默后的一句“做好防护,平安归来”,而给力的丈夫是一句“你守护上海,我来守护家”。就这样,怀着忐忑又略带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援沪的征途。
        简短的欢送仪式后,我跟随大部队坐上了前往上海的大巴,一路上我都和妈妈保持微信联系,我转发了关于我们振奋人心的欢送仪式视频,告诉妈妈,您的女儿是英雄,我会不辱使命,平安归来!
        刚来上海的前两天,我们每天5点多起床,跟随大部队核酸外采。和同事们一起穿上防护服,领取物资,服从指挥,深感责任重大,重复了不知多少次的上门采集核酸,每天就这样忙碌地工作着。有一句句温馨的祝福,有一次次相互鼓励,隔着防护面屏,雾水眼前迷茫,也阻碍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核酸外采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每当听到谢谢、辛苦了、你们还有没吃饭吧,都让我们的心里洋溢着温暖。
4月17日,我们护理小分队接到了支援上海东方医院急诊科的新任务,那里紧缺护理人员,我们十个白衣战士义不容辞的赶往了下一个作战地,因为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奔赴哪里,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刚进入急诊的抢救室的那一幕让我终身难忘,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这里的战场更加惨烈,看着躺在急诊抢救室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重症患者,看着人满为患的抢救室,高负荷运转的急诊,12小时的工作时长和强度,每个人都拼命守护的生命安全,令我震惊!其实在进急诊抢救室前,我的心中是有些许害怕,但病人那无助的眼神瞬间消除了我的顾虑,我们是白衣战士,我们怎能害怕?我们要帮助他们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翟晓晔:在上海的一次偶遇
        4月14日,当我还在理赔中心处理着和别人碰蹭车事故的时候,收到了护长的电话,她很直接地问我:“今晚就要出发去支援上海,你去不去?”我快速回复了一个字“去”。我立马赶去理发店剪短了我的头发,回家收拾行李赶去医院,和大部队一起坐车赶往上海。14年前,我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上海,14年后,我以抗疫者的身份再次来到上海,我很荣幸并且感到骄傲。
        16日我们正式开启了在上海的采核工作,首先去的地方就是上海最严重的北蔡镇。到了北蔡镇的一个小区,我们同行的四个小伙伴和东方医院儿科的两名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分队。我领上自己的任务,来到了两栋单元门口,社区的工作人员立马帮我消杀好桌椅,我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当社区的大叔问我是来自哪里的,我说我是来自安徽芜湖的,并随口问了一句:你们这栋楼有我们安徽的老乡吗?他说:应该有的。
        居民有序地一户户排队下楼,我们每采完一个就收到一句:谢谢侬。就在采到第5户的时候,一对老夫妻拿着一张自己写的字送给我:谢谢您,安徽老乡。那一瞬间我非常感动,觉得我现在做的一切很值得,这次来到上海是我最正确的决定!我亲身体会到,正能量、乐观的心态真的很重要,不管是安徽老乡还是上海本地人,看到我们都会说:你们真的很辛苦,非常谢谢你们的支援。此趟奔赴,是我一直想要做的,虽然还有很多点点滴滴没有记录下来,但我会一直珍藏这份珍贵的记忆,上海,加油吧!
 
        闻姗:援沪医疗队抗疫纪
        一、宝剑锋从磨砺出
        四月的早春是微凉的,这份寒凉沁入了每一位民众心里,由于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的肆虐,上海市的士农工商、教育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始进入了静态模式,受疫情影响,医疗行业则开始了24小时全天候高速运转,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员倒在了前线的工作岗位上,而我院的兄弟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医护人员紧缺,处境极其困难……
        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院做出重要指示决定支援上海,支援东方医院!4月14日当天上午8时我院吹响了集结号,一批优秀的医生、护士、医技职能科室工作人员踊跃报名,主动请缨,奔赴火线,他们中有很多是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优秀医务工作者……这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队伍,为赢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更加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下午18时,援沪医疗队正式出发,于晚上23时到达上海浦东新区驻扎地,15日起正式开始谱写属于皖医二附院人的抗疫篇章。
        二、梅花香自苦寒来
        虽然同属医疗系统,急诊科的工作日常于我们普通病区来说却是陌生的,由于东方医院急诊科人手紧缺,我们十余名护理人员火速进驻补充人力资源,只要工作需要,我们就要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东方医院急诊室老师们的认真带教下,来自二附院的护理团队快速融入其中,在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各班次工作内容后,日班、中班、夜班都能看到她们忙碌穿梭的身影,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大白” 。
        “不好意思,能麻烦您用普通话再说一遍么?”我很不好意思的向一名老爷爷微笑说道:“很抱歉,我是援沪医疗队成员,因为地域原因暂时还不太能听懂上海话”,了解老爷爷的需求后我帮他把留置针重新加固,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好样的小姑娘,感谢你们援助上海支持我们,等疫情结束欢迎你们来旅游,我们一定热情款待…”我笑着点头:“好的,我一定会再来,也祝您早日康复!”这样的感人瞬间在急诊科每天会上演很多次,这林林总总的爱与祝福是我披荆斩棘前行道路上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报告周维一老师,留观室6床出现了叹息样呼吸,需要呼叫医生及时处理病情!”反映这一情况的是二附院老年医学科的主管护师李佳,从2012年4月开始工作的她迄今已有10余年的工作年限经验,来自高年资护士的职业本能让她即便身处环境嘈杂的输液大厅兼留观病房,也能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置,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在急诊科工作已有20多天,我们虚心学习,用心求教,相信在季斌主任、张梅英护士长、王冰老师还有感染新冠转阴一周就立刻回来坚守工作岗位的周维一主管护师等资深带教的引领下,我们能够更好地锤炼自身,突破自我,为将来的自己破茧成蝶积蓄足够的力量。
        东方医院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固守岗位的果断决心也不断感染着我们大家,虽然这是一段崎岖而又艰苦的旅程,但是我为自己作为一名急诊科护理人骄傲而自豪!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
        已是寂静的深夜,位于浦东新区芳甸路的宜必思酒店却传来阵阵脚步声,原来是外出采集核酸的队员返回了,晚归这种情况是时常可见的,有时,群里还会出现求助信息“2号房间需要缓解胃痛药物,哪位老师有带?”“3号房间需要安眠药一片”“4号房间降血压药物快用完了,哪位老师明天上班可以帮忙开一下? ”这就是皖医二附院的医务人员,他们将完成任务放在首要位置,为抗击疫情,支援东方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白日里,核酸采集队员和社区志愿者、党员们打成一片,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服务人民。他们工作认真又不失活泼,是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遇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身体不舒适的居民、年龄小抵抗力差的婴儿,队员们会主动提出入户爬楼采集核酸,“我们累一点没关系,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杀,把小区居民服务好!”这是领队刘秀红主任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们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尽显二附院英雄儿女本色。
        “谢谢侬!”无论是天真可爱的孩童,硬汉型的大叔,还是双鬓已白的老人家,在采集核酸的前后,总会送上一句诚挚的感谢,这质朴的话语,也温暖了队员们的心。来到上海不过二十天的光景,队伍里的童会玲老师就已经听得懂并能用上海话与居民做简单的交流了,大家都很佩服她。
        上海的四月天正是花朵烂漫时,核酸采集结束时我们的大巴车路过一座高架,两边的绿化带花团锦簇,我们的心与上海人民的心同在,愿与你们共克时艰,抗击疫情攻坚战虽已初显成效,但要想在这场“战疫”中取得全面性胜利,早日实现上海的繁荣复兴,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同行,同舟共济。   
 
        盛雪鹤:幸运的遇见   
        “事”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八百里云月,离别十余日,分别时还在担忧,来时的前几天,宝宝的妈妈因为自己生病,但是因为科室工作,一直在办公室输液治疗。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总是那么措手不及,她主动打电话和同在一个单位的孩子爸爸说,如果需要你,你就去吧,家里你不用管,你放心去就行。离别时刻总是来得很快,可爱的宝宝和妈妈说,她要去看看爸爸,离别时给爸爸的亲吻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简单休整后就投入到了工作中,但是芜湖疫情突发,待忙完回到入住酒店休息才知道,迫不及待视频,才知道因为小区封控不能去医院输液,只能一边照顾小孩,一边自己给自己打针输液,只能开玩笑说给她点赞技术真好掩饰担心,而她只是说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就行,其他的不用管,而女儿的一句:大白爸爸我在家等你回来,酸楚的感觉再也难以掩饰!“能不能答应爸爸,在家要好好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帮爸爸照顾妈妈好吗?”“知道啦爸爸,我都要上大班了,你要杀病毒哦!”。感谢相遇,让阳光雨露多了一丝甜蜜。
        他常说他是个幸运的人,不在的时候能有人代替他,给予他们帮助,送给他们温暖。宝宝班级群里的老师、家长们自告奋勇的帮助他们解决物资,在小区封控还未结束而又无助时,可爱的同事、朋友们主动询问有没有困难,并送来药物和生活物资。每天晚上的视频聊天是他缺失陪伴的弥补,也是互诉的牵挂和鼓励。                    
        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能遇见你们!
 
        朱芙鈺:你要闪闪发光也要平平安安
        到东方医院的第一天,我和三位同事被分到了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房,在这里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和病毒打交道,我的内心是害怕的恐惧的。接待我们的老师是张锋镝博士,他个子高高的,声音很温柔,耐心的给我们介绍科室清洁区和污染区及病人组成。他看出了我们第一次面对阳性患者的紧张,又仔细的给我们培训了一遍穿脱防护服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并且安慰的说道:“不怕的,每次都做好防护,注意穿脱,我在武汉没被感染,发热门诊工作了那么久也没被感染,你们一定可以!”就是简单的几句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帮助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后来我跟着查房,写病程,做流调,很快投入到了病房工作。
        随后的几天我们被分到各个社区街道,我的第一站在东南新村,在我们援沪医疗队来之前这里已经进行了十几轮的筛查。街道居委会从未面临过如此繁重的工作,特别是一些设施建设老旧的小区,应对起来会略有不足。东南小区卫生条件、环境消杀、人员协调方面相对混乱。如此的条件下居委会的人员和志愿者也尽力在配合我们。再到东南是三天后,这次所看到的大有不同,首先是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到处都能闻到消杀后的味道;居民采核协调方面井然有序,我们很快便完成了任务。原来,政府派了区里党员干部入驻社区,及时解决了街道居委会的困难,改善居民的安全居住环境,帮助社区更好的开展防疫工作。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号那天,四月底的上海阴雨绵绵,防护服的原因让人感觉更加闷热潮湿。我和队友到了小区门口,找了个避雨的公交站台换起防护服,负责的采核点书记来接我们,看到我们这样非常不好意思的在一旁给我们撑伞,还一边说道:“感谢你们能来帮助我们,非常不好意思还让你们淋雨。”她的伞一直举着生怕淋湿了我们的防护服,看到她脸上的雨滴和被打湿的衣服,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下雨并没有影响社区的工作进度,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很有序,居民也非常配合。防护面罩上久久散不去的雾气模糊了视线,但耳边一声声“虾虾侬”却让我们慰藉万分。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加了我微信,他把我们的合照上加了“你们辛苦了”五个字,短短五个字表达了上海人民对援沪医务人员的感恩感谢,但是疫情下的你们也一样值得被感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工作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陌生的医务工作者们和核酸检测人员们,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兄弟省市,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现在是攻克上海疫情难关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都全力以赴,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决战冲锋的执行力,奋力完成一个个艰难险阻的任务。
 
        林迎:逆风飞翔的方向,我会一直勇往直前
        今天是援沪的第14天,本该是夜班后的休息,由于前段时间急诊收治了一名阳性患者,所以临时改去急诊加班进行抢救室,留观病房的消杀。我们还为自己的队伍取名为“保洁大队驻东方分队”,
        不能开空调的急诊很是闷热,脱掉防护服、隔离衣,都像泡了几个小时的水池,衣服湿透、双手起皱泛白。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去休息,下班后没有班车接我们回去,于是我们只能骑着单车回宿舍。五公里的路程,平时大约三十五分钟,今天逆风骑行了五十多分钟。一边骑行一边呐喊,给队友鼓劲儿。
        道路两旁的玫瑰花开的正盛,我想它或许也想着能被更多人看见。疫情终会过去,静待春暖花开。上海,加油。我们一定会胜利最近状态:很累,但还是想加油。青年之担当,是正义,是为世界不平而愤慨。
 
        张魁:“无缝衔接”的抗疫家庭
        接到医院驰援上海的紧急通知时,我是科室里第一个响应号召的,报名的时候内心很激动,想着能尽自己所能做点什么。
        我爱人于3月16日被紧急抽调至繁昌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她不在家的那段时间,我和非常依赖妈妈的宝宝进一步加深了感情。这次紧急驰援上海的任务打乱了我们一家团聚的计划,虽然有些许遗憾,但同作为医护人员的爱人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她嘱咐我做好防护工作,不要担心家里。
       到达上海后,我们经过短暂的休整,一部分人被按照岗位职责分配到东方医院各部门工作。我因为专业对口,和另外三名同事被安排在防疫最前线的感染科,这里既有无症状感染者,又有部分合并基础病的重症患者,尤其是一些缺少陪护的老年患者,除了治疗疾病外,还需要负责解决他们的各种生活问题,除了做好最重要的隔离防护工作,还要不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缓解他们担忧的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
        这里的工作紧张而忙碌,但看到一起战斗的同伴们坚韧从容的眼神,我总会感到信心百倍。困难是暂时的,胜利就在前方!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帮助上海“摘星星”的人!
 
        黄爱瑜:舍小家为大家
        “医务人员,注定了聚少离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是缺舟也渡人”
        4月14日上午开始动员驰援上海,下午6点就集结出发,每次离家让我割舍不下的就是一双儿女,大宝正在上初中,小宝还在上幼儿园,得知援沪消息中午和女儿简单交待一些事情后忍不住流下眼泪。“你放心去,家里有我!我就是你坚强的后盾!到那千万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离别前爱人的这番话,瞬间打消了我对我们这个“小家”的顾虑,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擦干了眼角的泪水,托着行李就往集合的方向前行!
        来沪20天了,每日工作结束最开心时刻就是和家人视频,分享今天所见所闻,告诉他们今天收获很多的“谢谢你!”让他们在家安心,并且交待女儿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家里开窗通风。要饮食均衡增加抵抗力才能抵抗病毒,对她说:“现在你也是大姑娘了,也照顾和监督好弟弟,做一个小小监督员。”儿子相对比较依赖我,时不时还留下思念的泪水,问的最多的是:“妈妈,你哪天回来?”。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要祖国所有人民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万众一心,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攻克。我有信心,这场仗我们一定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能有幸成为援沪医疗队中的一员,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


        关艳慧:齐心协力,共护一座“城”
        接到援护通知之前,我都没想过自己会以这样的身份初遇上海,尽我们微薄之力,“皖”美守“沪”。上海,我们来啦!
        4月26日是上海又一次大筛的日子,当日暴雨来袭也无法停止队伍前进的脚步,志愿者们依旧在风雨中维持秩序,扫码、发试管等。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第一次见面的志愿者姐姐配合是如此的默契,像是共事多年的同事。虽然我们互不知对方长得什么模样,通过眼神交流,看到志愿者坚定的目光,战胜疫情的信念。记住她囧囧有神的大眼睛。我们高效快速完成采核任务,我俩对视一笑,互诉辛苦啦!希望你们的城市赶快好起来,还你们平静幸福的生活。感谢各位帅哥美女志愿者们,我们合作很愉快。外采时听到最多话“虾虾侬、辛苦啦”。疲惫之时,听到些对我们认可和信任的话语,心间一暖。
        4月27日,我再次被分配到东方医院急诊抢救室支援,看到急诊络绎不绝的病人和护理老师忙碌身影,自我除了做好防护措施外,还要快速适应快节奏及高强度急诊工作,协助老师们工作。可是穿上防护服带上双层手套和面屏非常影响护理侵入性操作,需要不断克服困难找到手感和技巧。在急诊看到太多生死离别,家属们在救与不救之间抉择,生与死一瞬间。急诊抢救室就像播放人间百态纪录片,每天都为一些片段为之动容。
        一位120送来的老奶奶因“尿潴留”一直痛苦呻吟,快速将老奶奶送至急诊外科就诊,医嘱“导尿”。心想来自妇科的我,导尿不就是我的专科操作吗!和东方护理老师沟通后,我来进行导尿,可是一位80岁的奶奶,行动不便,尿道口狭窄,左侧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因行动不便上不了操作床,双下肢不能屈膝外展体位,操作很大难度,一着急就冒汗,导致面屏都是雾气,尿道口更找不到了,指导家属旁边配合我,打手机灯光将患者下肢尽量外展,我和家属共同努力下,顺利插入尿道口,看到引出尿液甚是激动。奶奶痛苦缓解,我也很欣慰。
        急诊一天接诊两起猝死急救,年龄分别为22、51岁,救护车一路绿色通道,病人情况很危重,家属们的不放弃,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最终还是没有从阎王爷手里抢回,足足抢救四小时,医护们的不甘却无能为力严肃表情,看到家属们悲痛、自责、不相信至亲已经去往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最让人揪心的是,猝死前出现症状,年轻人往往不清楚,也想不到自己的心脏会出问题,更容易耽误病情。即使察觉到身体异样也硬扛着不去医院,常常是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活跃在各个角落里的“大白”,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面对病毒和危险首当其冲的医护人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长安常安。

        耿莉: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
        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上海被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笼罩着,它正面临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然而沪皖一家亲,患难见真情。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我们来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坚持“生命至上, 坚持动态清零的方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14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整装待发,火速驰援上海,抵达上海已经是夜深人静,去往宜必思酒店的路上没有嘈杂的人群,空旷的街道如此寂寥,马路两旁的路灯发出昏暗的光,从未想过再次走进上海是以“逆行”的方式,此时此刻,我们倍感压力,但是觉得来到这里也是有意义的,为了恢复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义不容辞。
        初来乍到,不熟悉这里的环境,内心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从新闻等渠道了解上海疫情是如此棘手——诸如:老旧小区多、小区里阳性居民多、防疫和生活物资储备不足、医务人员奇缺等等;但这些没有没有吓倒,我们都始终如一的服从东方医院领导安排,每个队员都情绪高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如期的顺利完成任务。援沪期间,发自肺腑的感动颇多——队伍中护理的老师们除了承担本部医院护理任务,宝贵的休息时间也会放弃,积极主动的参加外采的任务;医院领导和东方医院领导嘘寒问暖,时时刻刻关心队员的心理状态,东方医院给我们发放生活物资,伙食无忧,接送班车服务到位,大大解决了我们援沪医疗队后顾之忧。
        我时常在想,我生于华夏,三生有幸,白衣为甲,负重前行,齐心抗疫,相信在全国医护人员的援助下,在上海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下,疫情的阴霾终会离我们而去,终将炊烟袅袅升起,万家灯火辉煌。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上海,加油!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