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抗疫纪实】我院援沪医疗队抗疫风采(一)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表时间:2022-04-20 16:10浏览次数:9058
        4月14日,皖医二附院援沪医疗队集结出发,驰援上海疫情防控一线。“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些在援沪一线战斗的勇士们,用爱、用奉献、用坚守书写二附院人的抗疫风采!


 
        洪沁:奔向上海的夜行车
        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夜风料峭,冷雨淅淅。两辆由芜湖开往上海的大巴正披风沥雨,戴月而行。此时,我坐在前一辆车中间靠窗的位置,低头倚着车窗,开始打盹。
        从上午报名援沪,到傍晚整装完毕誓师出发,虽然精神上仍旧亢奋激动,但白日的各项紧促的准备工作让我身体上难免疲惫,此时,车上的同事们和我一样都有些困倦了。“各位老师,明天我们可能就要在抗疫一线奋斗了。部分老师因为平日岗位不同,对一些事项可能还不是很熟悉,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平日我个人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大家能仔细听我说,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闭目没多久,前排传来了熟悉的女声。我睁开眼抬头往前看,原来是我院的一位“业务标兵”在做培训。大家也都集中注意力开始认真听讲。“…核酸采集时,要捏住棉杆的末端,注意不要捏在中间,捏中间的话一不小心手就会触及被采集者的面部,会引起…”作为一名行政人员,我确实没想到要做好这些看似普通的操作事情,也要付出很多心力。更令我感动的是,在这疲惫的深夜,一方贴心教导,一方认真学习,让这一车的困倦都一扫而空。
        夜幕中,客车的前灯之光很明亮,坚定地照耀我们向上海前进。车厢里,大家的心中一片热忱,决意扫平诸难,虽千万人吾往矣。
 
        黄爱瑜:感控是疫情防控的生命线
        2022年4月14日,我作为一名感控护士出征上海支援,在疫情面前,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人,我深知感控是疫情防控的生命线,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面对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我们更要严防死守。
        每日工作前,我都要监督队友穿戴防护服,从口罩气密性、防护服有无破损、护目镜或面屏有无佩戴好等各方面逐一检查,确保无误。我经常帮我们的战友在“大白”防护服上写下他们的名字和对他们的祝福,这层防护服也是我们抵御病毒最有效的屏障。
脱防护服也是至关重要的,防护服的外层沾满了病毒,稍不注意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所以我也时刻监督队友们进行手部及时消毒,手卫生必须要执行到位。看到哪位队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会及时指出并给予帮助,确保每位队员干干净净下班,平平安安回家。
        在住宿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做好区域划分,把好每一道关,同时提前配置好消毒液,方便及时消杀。我和队友们说得最多的话是:“大家一定要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进酒店前注意个人消杀,同时注意酒店门把手、房间、饭菜外包装消杀。”
支援上海抗击疫情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我们的战斗仍在继续,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杭华:我眼中静态的上海浦东
       4月14日夜,一路向东而行,高速上的车辆不算太多。我们在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到达住宿的酒店,东方医院的李钦传书记和杨国胜副院长已经早早等候,欢迎我们的到来。收拾好一切休息时已经是凌晨,我知道后面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我带领30名队员被分配到东方医院南区工作,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匆忙的身影。医务部鲍部长带着我送队员到发热门诊,她告诉我们,由于发热门诊收治的重症阳性患者无法转出,目前发热门诊相当于是一个收治重症阳性患者的感染病区。我看到坚守在一线的值班医生,洗手衣已经汗湿,他从早上工作到下午三点多还未进餐。得知他们不仅一天平均要管理20—30名重症患者,还要做好轻症人员的转运、出入院办理等多项工作,我们立即安排4名医生协助和分担他们的工作。
        在随后几天的采集核酸工作中,我接触到好几个非常优秀的工作人员,护理部的张瑾老师讲话总是轻声细语,安排工作非常细心周到。潍坊社区的两名工作人员经常工作到凌晨,但却看不到一点抱怨和不满,总是尽心尽力地和居民耐心解释各种问题。一些来做核酸的上海居民不时地问我们从哪里来,不断表达对我们的感谢。
        静态下的浦东街道非常安静,坐大巴去集散点的路上,街道两旁纷纷飘落下香樟叶。路上偶尔看到疾驰而过的快递小哥,成为这个城市街道上最忙碌的身影。晚上休息时,我们听到酒店对面几幢楼上传来合唱的声音,这也是一种特别的解压方式吧。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一定能迎来这场保卫战的胜利!
 
        盛雪鹤:这里有满满的爱
        疫情下的上海虽笼罩着阴霾,但总有穿透乌云的耀眼光芒温暖你我。
        来到上海第六天了,空荡的城市沉默让人压抑,从第一天半夜抵达上海东方医院的老师一直在等我们,到事无巨细把我们安排妥当让我们感动,再到连续的“6:30”和“大白”模式感到充实而满足。压痕和褶皱泛白的皮肤是我们的军功章,席地而食的谈笑风声是我们的交流会,“谢谢大白”是小朋友们对我们最好的赞美,数不清的“感谢”“辛苦了”是我们工作的动力,热心的三轮车小哥不嫌弃的主动送我们是我们内心柔软的触动。
         有人说上门采集阳性患者核酸有风险,不,那是我们给他们的不离不弃;有人说面屏上被喷的唾沫有风险,不,你看,透过面屏,阳光下有五彩缤纷的风景。病毒不控制,我们不退却,这是临行前的誓言,也是我们的承诺。加油!我的同胞们!加油!二附院人!
 
        闻姗:这里充满春天般的温暖
       出征上海后,远在芜湖的亲人和同事都很关心我,在这里给他们报个平安,我一切都好,生活和工作安全皆有保障。
       4月16日,我们在东方医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开始参与给上海市小区居民采集核酸的工作 ,上、下午的小区并不是同一个,中途我们会更换防护服、吃饭休整,然后由班车接送我们去指定的地点,这为核酸采集工作提供了便利,也节约了时间 。
        小区居民们采集核酸时都有序地间隔1米排着队,在队伍中,有穿着汉服的漂亮小姐姐,也有穿着洛丽塔甜美系的小姑娘,她们为整齐划一的核酸采集队伍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志愿者们全程协助我们开展工作,他们很多是党员和社区工作者。
        工作中,几位长者看见我们防护服上写着皖医二附院的字样,便亲切询问我们是否从安徽过来的,待我给予肯定的回答后,十分心疼我们路途遥远 、工作辛苦,要我们加油......一句简单的话语,使我的眼泪霎时湿润眼眶,我深知,这座城市现在很难,这里的人民很难,但是他们依旧用乐观的心态,不屈的意志鼓舞着我们,与我们一起并肩作战。
 
        王丽娜:一次有挑战性的任务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我有着特殊的感情。3岁的时候,我随外婆来上海的大姨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住在老城区的楼里,上楼的时候还能听见地板的嘎吱声。附近的邻居对我也很热情,现在听着上海话还会有一些亲切感,因此我还主动提出给同事们当“翻译”。
        4月16日,是我们到达上海的第三天。今天的采集核酸的任务很艰巨。到达集散点后,我们先换上防护服和隔离衣,戴上三层手套,整个人被牢牢包裹起来,整个过程都有老师在一旁专门指导。我和另一位同事被安排上门采集核酸,由于穿着防护服,我们的行动比较缓慢,一方面要防止防护服撕裂,另一方面要防止衣服上的气溶胶飞溅。我在脑海中一遍遍重复着培训视频里的步骤和要求,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地完成。回到住处,在进房间前,我们一步步完成消毒,脱衣服、脱鞋子等,一步都不能疏忽!感控的同事为我们提前划分好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不时地提醒我们要注意个人防护问题。
        这几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在援沪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特别自豪!非常感谢皖医二附院和上海东方医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强大的保障,希望疫情早日褪去,上海再现往日繁华!
 
        王雪芬: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今天是支援上海的第四天,我们这组的任务是到北蔡镇高科西路2763弄小区采集核酸,都说这一块是“重灾区”,我心中有一点紧张和担心。一下车就看见10多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小区门口迎接,有的甚至一家人都出来做志愿者,采集过程中他们与居民强调,“他们来自安徽的医疗队员,为我们上海支援来了,请大家一定要积极配合。”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竭力在保护上海人民身体健康,尽早使这座城市恢复正常的信心和决心。
        从报名援沪到开始支援,都有亲戚朋友不断劝我:“上海疫情这么严重,你去很危险!”我能够理解家人长辈和朋友的关心和担心,他们不希望我离开他们身边,去做吃苦且有风险的事,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人员,党和国家迫切需要我们时候,怎么能够因为辛苦和冒险就选择退却和逃避呢?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组织的安排,认真谨慎细致做好核酸采集等工作,将核采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情况第一时间安全准确反馈给组织,为上海尽快恢复健康贡献绵薄之力。
        当前正是打赢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信在全国各地和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以最快时间取得抗疫保卫战的胜利!

Copyrights © 2018 版权所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康复路10号
备案号:皖ICP备19000100号-1